
一确立以实践为重点的员工培训指导思想
这一培训法则的确立,是华为根据各方面变化做出的调整,并据此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,强调“实践出真知”,强调实践对新员工未来成长的重要性,也给新员工明确了一个信号,就是要想有所作为,就必须扑下身子实干。华为的这一观点,也反映了华为的务实态度,值得有些民企思考。
二将拟录用新员工的培训提前至入职以前
华为的校园招聘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份,对拟录用的人员,华为会将他们安排到各个业务部门,并提前安排每人的导师。为防止拟录用人员在毕业前这个阶段的变化,华为要求导师每月必须给他们打一次电话,通过电话进行沟通,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、精神状态、毕业论文进展、毕业离校安排等,并对他们进行未来岗位情况的介绍,提出岗位知识学习要求等等,让他们顺利走向岗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。
三把新员工入职后的培训落实到岗位上去
在集中培训结束后,华为会针对新员工的岗位安排,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。对国外营销类员工,会安排在国内实习半年到一年,让他们掌握运行流程、工作方法等。对技术类员工,会首先带他们参观生产线,让他们对接产品,了解生产线上组装的机器,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。研发类员工在上岗前,安排做很多模拟项目,以便快速掌握一门工具或工作流程。新员工全部在导师的带领下,在一线进行实践,在实战中掌握知识、提高自己。
四持之以恒地执行“全员导师制”政策
华为对导师有相应的激励政策:一是晋升限制,规定凡是没有担任过导师的人,不能得到提拔;二是给予导师补贴;三是开展年度“优秀导师”评选活动,以及导师和新员工的“一对红”评选活动,在公司年会上进行隆重表彰。这些措施,激发了老员工踊跃担任导师的积极性,和带好新员工的责任感。
华为还规定,导师除了对新员工进行工作上指导、岗位知识传授外,还要给予新员工生活上的全方位指导和帮助,包括帮助解决外地员工的吃住安排,甚至化解情感方面的问题等。
华为的导师制和国企推行的“师徒制”有相似的地方,但又有很大的不同,华为对导师和徒弟都有非常明确的责任要求,并和个人发展紧密挂钩,保证了导师制能够落地,发挥积极作用。这也是一些民企推行类似的制度不能见到成效的原因。
五把任职资格与利益驱动做到有机的结合
譬如华为的软件工程师可以从一级开始做到九级,九级的待遇相当于副总裁的级别。新员工进来后,如何向更高级别发展,怎么知道个人的差距,华为有明确的规定,比如一级标准是写万行代码,做过什么类型的产品等,有明确的量化标准,新员工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自检。
任职资格制度的实施,较好地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:一是镜子的作用,照出自己的问题;二是尺子的作用,量出与标准的差距;三是梯子的作用,知道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和努力;四是驾照的作用,有新的岗位了,便可以应聘相应职位。
除任职资格制度外,华为还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,运用薪酬分配这个重要手段,来实现“不让雷锋吃亏”承诺。即使考核结果仅仅相差一个档次,可能收入差别就是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,所以在华为不存在“大锅饭”问题,华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识别最优秀的人,给他们更多的资源、机会、薪酬和股票,以此牵引员工不停地向上奋斗。
















.jpg)



